全国官方客服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

股票科学:买入30天后的确定性

 

                                                    ——股票:开启算法系统时代       

                                                        作 者:《临界时空》顾海冰

img1

 

问题的提出 与答案

伟大或愚蠢,起始于能够问出什么样的问题

今天买进,30后卖出,能赚钱吗?

是个蠢的问题。

因为,没人会问这种蠢问题。

存在这种情况,那些拥有资金科技算力大拿们,岂不老早就搞出来了

所以,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有一个人,不这么认为。

因为,这个世界,某种认为的不可能存在得久了,有可能

山羊有上树的

不仅要成为可能,还要满足成为系统的更高要求,那就是:

该算法信号,能作为趋势的先行指标、能进行选股……

img2

先看股票的两大规律:显性规律随机性会接纳更多的参与者,随机性的概率分布会吸引更多参与者。流动性是股价市场的第一需求与隐性规律(决定操作结果)

 

img3

 

接着这个算法模型,如何选择出特定的时间点:

 

img4

 

画个图演示,算法模型输出一个黄点坐标,纵对应时间点,卖出,30日后收盘价买入(本文所指的单位日,均指实际交易日)对应价格,未来股价一旦与其相交,买入,30日后收盘价卖出。

img5

先看结果:最近三年以及历史:

img6

 

上图:上海深圳至今做到平均每单5%左右收益,这是14万次下单单次收益22-248月,最高近7%/的收益,三年均值4.3%/收益。还有对于30周转期,实际收益还要乘实际周转率……

黄点的卖出策略2490日收盘价可达收益13%/

img7

   一个策略,能赚钱就算了,还能买能卖,居然都能赚钱。

   你受得了吗?

 

故事的起来自于“一个事实”,与“一个假设”

人类的预测,本质是颅内结构对现实结构的模拟。一个人有近千亿的神经元,但,世上没有相同的神经元。这个世界的底层是差异性,能量转移来自于差异性

同理,股票赚钱符合规律,来自于差异性经济不是钱,而是钱的流动,流动性亦来于差异

差异性演绎出复杂性,“一个事实”:随机性世界上事件现象的统计会呈现出随机性。

想仅通过现象样本数据统计,就能指望发现真理的时代,随算力的发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告终结:

世界有终极真理吗?——有,且终极真理就是随机。这句话,是对统计时代的总结。

因为暴力统计的败局,人们理解到,需要穿透现象,找寻更深刻的原因,才可能找到想要的东西:确定性。这也是打那时起AI开始抬头的原因。

也是同样的。股价现象为基础的——K线均线、MACD、KDJ等各种指标,都是以股价现象作为样本集的一个统计。需要理解的是,任何统计不能改变样本本身的属性。股价是随机属性的,那么以股价、及演绎出的K线、各种固定周期指标为基础的策略,其统计结果呈现出随机性。一个二分的传统指标策略,其统计结果必定是五五开,让人感觉趋向均衡必然。

但,明显,市场的结果,是二八开的。显然,现象这样的样本集上,费劲去统计,是无法解释实际结果的。

那么这些指标发明时,难道不知道这个事实

我们将那个时代定义为“低算力时代”,人是靠眼睛,观察图形来寻找规律的。概率分布以及选择性偏差的存在传统理论书里,选择的是成功案例为主使得即便在π这样的随机中,也可以找出某种规律

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算力的提升,统计进入到“大数据量样本”时代后,随机性就成为普遍认可的统计事实

只是,路径依赖的存在,使得大量使用者不愿相信。

很简单,如果仅靠穷举法暴力统计股价,就可以得到优秀的案,巴菲特可能存在的了

这是AI目前还不能做到预测股票的根本原因:样本不对啊。使用随机性的样本暴力,是随机性!

算法前提假设的重要性

但,事物都会有内在规律。股价除了随机性属性外,必定存在其他内在规律。

股价系统是自组织临界系统,如沙崩,影响结果输出的,是对于临界状态的判断。

人是为未来而生的

渴望寻求面对未知的能力,这是刻在人的基因中的。

面对未知,人类采取的应对行为是试错,思想是建立假设。

未知,是一种可能性。统计已发生过的可能性,是无法找到未知可能性未知的可能性,是在突破原有系统边界后诞生的,所以,处在以往数据里的人们,只通过“假设”去预测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这就是“一个假设”的重要性。

世界是这样,股价亦如此。

在进入“假设”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资金与股价。

先做极限条件下的思想实验,去观察临界值如何出现。假设市场资金与股票都是定值,那么资金与股价或市值,能达到什么程度?市场资金=市值?

假设有三人,各有股票数量为1,资金各有500:

img8

那么股价,或市值可以达到多少呢?

如果三人之间各以500价格,一次性分别买入方手中股票,那么通过3次交易便无法再持续下去,因为谁都无法买入超过500的价格

img9

无差异化,带来不可持续性。同质化之下,最终未可知,但谁先低卖,谁就处于亏的状态,谁就先处于事实不利的位置

先处于不利的位置,一旦时间久了,结果尚不可知,但对个体声誉极具影响。

因此,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对于热的股票,基金经理一旦持有,是不敢轻易抛出的,因为一旦股价继续上涨,而该基金已抛出该股了,那么压力就会全部给到做出决策的基金经理头上。

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基金会产生羊群似的杀跌效应,因为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的卖出,会形成客观“不得不的行为”,从而降低对个体能力水平的判断程度。

,此心理状态下,大家会听到、强调股价“止损”的重要性(通过止盈止损心理账户要求确定性,是不可迭代的伪确定性,是纪律而非判断,是降低怪责至自我的教诲,满足的是股价在跌状态消除未来股价不确定的心理需求有人坚持认为拍卖会出问题,因此大家从没听过巴菲特提出跌多少要止损的要求。因为同样的价格付出,购买的,有人是价值(投资),有人是价差(投机),有人是情绪(消费)(注:本文无意对错的认定,只心理动机角度描述现象本身的心理性质,故有主观性。并不影响其客观重要性,也并不表示崇拜某人

同理,对客观存在的股价波动,人们会有拟人化的描述:骗线诱空噪音

img10

上图中,通过三人间不断交易抬高股价,资金+市值由初始的1530,直到无法继续交易时为止,资金+市值此时为6000。在资金不变的情况下,股票市值由初始的30直到4500。

结:

价格宽度:折叠是这个世界的真实结构,因为它满足系统信息量最大化的要求,这意味着更多的差异化交易,可能带来更价格

      以此推理,阻止交易多样化行为的结果(比如停板)会导致价格可能高度大幅降低。

上涨趋势改变的临界状态甲乙丙三人手中资金+市值的变化:

img11

 最终,至交易不可继续时,乙占资金+市值总值的一半。

 理解下来,交易不可持续的临界状态,就是满仓持有股票的一方,占到市值的大多数,而重点是:持有资金的一方,无力再兑现股票的盈利

 这是股价变化趋势的“根子”因此作为“一个假设”的基础,就是判断市场资金兑现股票盈利的能力,努力去量化个兑现能力“度”。

假设  及计算公式

我们赚的是幅度。所以对于箱体:

img12

 假设上涨能力保持同一水平,以往使用以下公式来测箱体幅度

img13

 我们假设有效(该有效,主观认定突破P价格,符合条件X:通过Q成交量能够消化浮动筹码,回调获得价格P的支撑。

img14

我们采取极限思考:假设股价突破P后,只在理想价格P’点成交,等式为:

img15

等式意味着M就满足条件X数值,我们设M为此模型中的一个定值

假设价格在t点突破P,在t+1点成交于P P’-P=△P

img16

那么等式则为:

img17

设定M为定值,等式成立时,此时时间共振点G点可确定,也就是黄点的时间轴坐标起算点P点可确定,也就是黄点的价格轴坐标。

可得结论:当成交量Q越大时,△P越小,两者呈反比关系。

当我们加入成交量Q这个变量后,所以箱体的突破高度△P为因变量,不再是理想等比。这也符合现实情况:箱体的 突破并非等比。

显然,长牛股符合这一要求,上涨中途不需要很大量,反而上涨的高度更高(美股、港股中长牛股的特点)。

M为是否形成有效突破的标准,回答了“够还是不够”的问题。

现实中,Q的分布不可能平均分布

img18

由此得出以下计算公式:

img19

在这个公式中,因为M是已知定值,P是起算点,为历史某一时刻的取值点,成交量Qn值与价格Pn值乘积一旦发生便不会改变。所以当等式成立时共振时间点G点便是一个确定时点值,对应的价格P值是一个确定价格值。

算法的首要原则,或标准,就是不得有未来函数,且只能使用左侧数据,信号一旦出现就不会再变可回溯(现在计算,与截去信号点后的历史数据,重新计算,该信号不变)拟合是伪指标会改变历史信号的指标,都是伪指标。

算法结果的统计

img20

上图是1995年以来每单收益分布的散点图。一个随机属性的正态分布,如何做到每单近5个点收益的呢?

img21

   在±20的收益率范围内,亏损单与盈利单差异不大,而在±20范围之外收益差值,是利的重要区间。

img22

上图是2024年初至2024年8月每单收益率散点图。同样利润来自于±20范围之外的正差值(除±20之外的黄柱外,其他对应各色对应不同区间的收益)

img23

   可以理解为:在±20范围之内的单子,显现出五五开的随机属性。显然,范围内,短期被人为控制的可能性更高。

 

能成为算法系统的重点:市场趋势的先行指标  

    一个算法可以成为交易策略,但能否自成系统,关键点在与能否市场趋势,进行辅助判断

算法被称为“黑箱”,但“黑箱”如果不被理解,则无法做出市场趋势的判断。

img24

    在低可解释区,就算准确性高,人也难以坚持,因为人操作股票,需要信念可接受的信念才可以让人保持坚持。

作为系统,首选图中的“选择区”,因为具有较好“可解释性”。

黄点算法对趋势的解释性

黄点算法,是描述市场资金兑现股票盈利能力的一个“度”。

上涨趋势的起始,是市场资金兑现盈利能力最强的时候。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兑现盈利能力不断降低,直至无力兑现,趋势转为下跌。

大型头部的形成,是因为价格上涨盈利兑现能力已至衰竭。

看下图:

2004年以来,按月计,个股黄点出现数量(图中红实线)与上证指数(图中灰虚线)每月最高最低价线的折线图:

img25

分别看细部:

img26

上图是2003年至20128月黄点出现数量(红线)与上证指数的关系图。黄色箭头所指位置,均是行情启动初期,红线呈现突破其前期箱体的爆发阶段。随着上涨行情的发展,红线却依次走低,表示对股价的盈利兑现能力,逐步降低。

img27

  上图区间为20128月至20248月,期间包含2015的股灾。20145月起,红线就持续上升,而此时股指尚未摆脱底部箱体。

  2021年至今(2024年8月)红线走一个类下降直角三角形黄绿色线代表的黄点相交的个数,处于躺底的状态。要出行情,红线首先须突破当前形态,否则就持续当前的趋势。

img28

  我们对2015年股灾,放在上图周线统计上,看红线与股指的关系。

 黄点算法对选股的帮助

     上节,我们阐述了黄点出现数量,与整体市场趋势的强相关性。那么对于个股趋势呢?

img29

文章开头,我们看到每单收益率随着时间递增的情况。上图中,可以观察到随着时间的进行,收益率递增的情况。

有人会说,买入策略受益于股指长期来看会上涨的。那么,黄点对于个股趋势相关性,我们用黄点卖出的策略来统计与观察。

img30

上图是自2016年以来,按月统计以40日收盘价计的盈利单(30日数据亦包含中,每个线段共9点连成,依次是10-90日,起点是以卖出后第10个交易收盘价计,第三个点就是30日收盘价计,线段末端就是90日收盘价计),共31129次黄点卖出

2016年以来,卖出盈利单的收益率图,只有在194-7月期间转亏过一次!

线段走势从左下向右上变化的,代表盈利收益率随时间而递增。

img31

上图是自2016年以来,按月统计以40日收盘价计的亏损单,共15639次黄点卖出

线段走势从左上向右下变化的,代表亏损率随时间而递增。自2016年以来,只有5次由亏转赢过。

以上两图,亏单、赢单的难转向性,说明黄点不同个股趋势的强相关性:黄点出现时,是个股趋势的起点信号。

亏单、赢单的难转向性,也为我们选股提供了基础数据。

按黄点卖出的设计理论,代表该类股票达到盈利兑现“度”后,无后续资金继续跟进,转而形成下跌趋势。单,则代表在短期回调后,后续资金继续跟进,推动出一个上涨趋势。

股价随机性对黄点算法的影响

黄点代表的是一个时间共振性,黄点可以这样出现,合适的卖点:

img32

也可能这样,在低点出现,易成买点:

img33

     有各种可能性出现,呈现弱相关性:

img34

或者,黄点出现是合的卖点,但了结时间段不同选择,会改变一个单子的盈亏状态:

img35

又如

img36

A:利用黄点卖出盈亏分类统计,辅助对股票进行分类毕竟,避开价格变化谈股票好坏,缺乏对股价系统的基础认识

价值需要价格实现,价格需要他人认可并行动。好的公司,未必是好的股价。

局部来看,金融投资都需要做出旁氏骗局逻辑判断:是否有足够的人会以更高价格买入。长期来看,资产价值是价格的基石。

B:对了结期的长短,作不同选择策略,是对共性模型的迭代,从而获取超额利润的可能。

能成为算法系统的重点之二:可视性 与多样性

人对于图形的观察能力,远高于对数据的观察。因此,算法结果的可视性,为是否能形成系统的关键条件。 

的图形观察记忆量有限,短时记忆广度一般不超过4个信息组块,因此算法系统的可视化中,同级指标信号显示不超过4个为宜。

img37

   另外,算法的计算量,比低算力时代的传统分析系统(目前所有分析系统)算量千倍,已不存在本地运算的可能了。这是算法系统高效提供可视化的难度之一。

   算法多样性,不同的理论假设,可以得到不同的可视结果,换言之,算法具迭代潜力,如下图对共振时间G点,不同的算法可视图

img38

     下图是不同算法下对股价高点的覆盖度,除处高点外,两种对共振点G点的算(上部分图中黄点——下部分图中蓝点),与股价实际的高点或盘整点,基本全面覆盖:

img39

多样性还包括可计算多品种,期货、汇率、*币等(只要是投资类,均符合那一个假设)

img40

 

最优回测系统的要求标准

       历史数据要求

不提供流动性的交易数据需剔除:如大宗交易

对除权要求

除权,会股价其时除权实际发生时点)发生实际百分比有差异

送股、缩股是乘除法,但当除权股价低到分角,取两位小数时,百分比变化会改变。

绝对变化:分红除权,税收会对股价真实百分比产生绝对性影响。分红除权是减法,故,前复权不能用于回测。

比较

img41

  采取前复权的模式直接计算,股价实际上涨20%,变成复权后的25%

所以,股价回测只能采取后复权模式:

img42

且,回测的最优方案是以不除权历史数据为基础仅在回测涉及的股价期间按权息,做局部的单次除权除息而非全除权然后再进行后复权进行历史景完全复原。此时的回测结果与其时实际交易的差异,仅仅在分红税收这个绝对差异上,可忽略。

本文提供的所有统计数据,均是按最优回测方案进行的计算。

对权息数据要求

对于不针对流通股东进行的历史权息数据,全部剔除。包括不限于,因债务重组、国有股流通等原因,在大股东之间发生的送股、缩股权息。

 

算法系统具有的绝对优势:操作难以复制+保持随机性对股票市场的深度思考

确定性与复杂性   

股价系统,是一个自组织临界系统,作为混沌组织,具自指性。

当系统产生出某个确定性后,对该确定性使用的人越多,各种可能性就会发生,复杂性也随之而来,信息量不断。有点像熵增的必然性,当系统涌现出某种有序性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不断复杂化,复杂化导致不确定性增加,以及该部分利润的衰

img43

当前股票市场,在服务因素质化的环境个体正反馈作用涌向差异性要求的资源控制权竞争中,形成泡沫这是导致除去资源控制费外,全链丧失市场效率的原因,无论在市场资源配置上、流动性能力上还是市场信心上。

要说明“同质化灾难”这个问题,我们用中国足球举例。

系统演化存在下图两种“演化模式”

img44

输赢模式:以输赢为奖惩机制的外求模式属被动型自然演化模式。自然演化的实际功能主打的是“淘汰”,而非决定成为“赢的标准

首先,尽管动物界奉行输赢作为演化标准的丛林法则(人的动物性存在,但现实是,能延续物种,从来不演化片段的最强者,如灭绝的奇虾、霸王龙等。

回望人类的历代祖先,从来不是最强大的那位始终为生存所逐步演化出超级预测、适应的那一位“柔弱者”

演化,并不能主动选择改变基因,而是在足够数量的突变后,被环境淘汰掉大部分,而未被淘汰掉的那些基因就是演化结果。

人类的演化,是大脑的演化。构筑千亿级别的神经元的组织结构,从而在不可控的突变之外,增加了学习这种演化的能力。

演化,做不到“都要”。没有演化出长着蜻蜓翅膀、猎豹四肢、人的大脑的物种。演化的内涵,是生存环境。每个物种都需要与环境,不断互动,因为生命必须能量交换。

需要,就意味着互相制约。这就是系统给予的负反馈,这个系统,就是构成环境的所有因素的综合体。

img45

所以说,历史悠久的输赢模式下的演化就是不断地变变变,再不断地淘汰淘汰淘汰

所谓胜利者,就是经过系统的考验,能持续生存下的。可以说,我们每一位,都是演化过程一个胜利者。

人的标志是“不关心结果、只关心关系”的“因果预测”能力产生这是在本能预测之外的能力(本能预测包括四项:情绪、动机、经验、逻辑能力)

正是这种追求“不实用”与“不真实”的能力,更好地形成了知识,以代表任何符合该关系的事物。

其次,树懒依旧生存,来自于生态位的差异化。巴菲特,不就是股票界耗能很低,不求快速运动的树懒吗? 

“输赢”模式下,消灭同生态位的对手其之间竞争在于限制数量,也会引向多样性变化下游食物,是系统崩溃的直接原因,等于碰到自指系统的反临界阈值也就等同于自己消灭了自己。

强大亿年称霸地球有无限源优势的蓝绿菌,被自己的排泄物“氧气”,淹没致死至无氧生命灭绝。

这是生命演化系统中,在生命个体必然的正反馈机制下,引发强同质化系统崩溃的“同质化灾难”临界状态

需强调的是,自然界的“输赢模式”只需判定输赢规则的公平性,而非决定“赢家”的个体标准。

自然演化外,人类社会演变出另一个“输赢模式”:成功者模式。

什么定义了成功者?是人的动机。

定义一种美,选择出百里挑一的模式,就可以挑起99个人的欲望,这样就可以赚99个人的钱。

定义一种成功,选择出万里挑一的模式,就可以挑起9999个人的欲望,这样就可以让大部分人

热爱模式人类特有的内求模式属主动型模式。内心感受爱,能坚持、更专注地追求个人认为的更好其功能主打的是“多样性”只有个体放弃的选择,决定谁会被“淘汰”。

    这个模式下的隐性市场,看似用”的追求,却占剧着整个市场的绝大部分比例。如果这个市场小,那对应的输赢模式显性市场也无力做大。

 

人类社会系统的两套演化模式并行发生的。两者演化速度的不匹配,会产生失衡。

热爱模式有余,输赢模式不足,则市场竞争力弱,底大头小,效率堪忧(巴甲与西甲)

热爱模式不足,输赢模式过强,则失去可持续性,底小头大,缺乏系统发展要的稳定性(中国足球)

“求存”的输赢模式会导致各种只为目标的动物丛林行为。“输赢模式”下定义成功者的前提,就是仅占少数,所以该模式下输出的成功者,也必然只会是少数。

“求真”的热爱模式,是内求下对自我真实性的追求,热爱是自然选择,为热爱付出是心甘情愿,具更高专注度。自我定义成功目标,为自我实现者

如:6岁的郑钦文,选择了网球;11岁的她,李娜夺冠,树立起自己热爱的目标这是榜样的力量,“她行,我也要行”。

如:更多的人,感受到善的力量,从而选择。这是信念。

如:少数人,在求存输赢模式中的“恶”,与求真过程中的“善”并存,是“都要”。但内心的“不一致性”会产生失衡。

 

足球的问题,自于两种模式发展的不均衡。

足球,股票,都是我国学习引进市场真实需要自发演化形成的市场系统。这种天生的缺陷,导致“热爱模式”演化而“输赢模式”的规模发展则快得多

想一想,离开比赛的输赢,足球却不是多数人的真实需要——因自我“热爱”而坚持足球运动的“基础”底座缺乏“热爱”模式多样化发展就会导致输赢模式下的显性市场缺乏弹性,是“头大底小”的倒金字塔不稳定结构各种问题,包括各类标准、专业训练、发展路径、战术素养等等,全链都是问题。

学习,需要从底层的“热爱”开始

一位脊柱侧弯、天生功能性扁平足、科学上根本不适合短跑的人,却成为为止最伟大的短跑选手

没错,他就是博尔特。

   “热爱”模式是以个体成长需要作基石的真市场,是隐性的基础市场。而“输赢”模式则是市场“催化剂”。

当“热爱”的基数够大,“输赢”模式下的标准、路径等才会越丰富,越丰富意味着被人为控制的可能性越低。

人类追求确定性,控制欲是本能的需求。但一旦形成强同质化,绝对控制形成“黑洞”,黑暗控制其中个体内心

反者,道之动。

    “输赢模式”产生更高效率“热爱模式”产生信息量最大化这是系统能持续发展的重需要。

股票市场,与足球市场,是同样的问题。

“热爱模式”下未能形成模型的丰富性,那么“输赢模式”下的同质化就必然出现同质化竞争带来全链失效,是必然的结果。

“分散投资”模型,能保持操作的随机性与多样性。

所以,今为止,只有“分散投资”保持有效实战理论。

而“算法系统”自身多样性,恰能在“分散投资”基础上,迭代出更具实战性的理论模型。

算法系统依旧能保持操作的随机性,是重点

首先,算法有“黑箱”的特点遇到复杂问题时,由于本能预测系统不被检索,所以对于自己大脑的认识,也是“黑箱”),对于他人而言,就是“随机性”存在,难复制,从而依旧能保持系统的差异性。

足够差异性、多样性,是系统能持续进行能量交换的前提。

其次,交易依旧能够保持随机性的原因,还在于30日后了结,也可2835日操作。其可能性是存在的,关键在于自适应性操作成本降低与效率提高的能力

第三,算法本身的多样化发展。

3090个交易日的操作周期,属于中偏短的周期,提供更多交易外(交易本身就存在资金流转的经济价值)通过实战或模拟结果,市场趋势判断的手段。

趋势判断,是对临界值的判断。资金对某只个股价格影响力的判断让人难把握但对分散的、足够数量股票池资金影响力没那么显著敏感性,是可持续观察的。

比如:

img46

  当开盘价收益率开始高于收盘价收益率时,往往是趋势开始转换的时期,转换期不会如个股那敏感短暂

 

 

随波逐流,实是随“我”逐流

生命利用规律,自我动机的方向,转移能量

溯流而上,寻找亿年流传的繁衍之地

人,顺流,逆流

此刻选择

 

热爱生活,明天出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哪怕一点点

因为,做到这一切的

只有

首页    股票分析技术    股票科学:买入30天后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