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趋势:项目介绍书
财富趋势:项目书
一、 独家性:没有同样产品,非同质化竞争;
二、 系统性:一个操作策略,包括买、卖,同时包括对趋势的判断;
三、 算法可迭代:可对股票池操作,也可以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股票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可以不断迭代,对择股的进化包括个性化的分析,与盈亏单的分析等,可以不断拓展迭代方向。
更有意思的是,操作的本身符合随机性,可以条件单买入,到30日后收盘价卖出,也可以35日,也可以选择当日开盘价等。具备随机性
的属性,使得被反控制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❶模型
接着看这个算法模型,如何选择出特定的时间点:
画个图演示,算法模型输出一个黄点坐标,纵向对应时间点,卖出,30日后收盘价买入(本文所指的单位日,均指实际交易日);横向对应价格,未来股价一旦与其相交,买入,30日后收盘价卖出。
先看结果:最近三年以及历史:
上图:上海深圳至今,做到平均每单5%左右收益,这是超14万次下单的单次收益率。22年-24年8月,最高近7%/单的收益,三年均值4.3%/单收益。还有,对于30日的周转期,实际收益还要乘上实际周转率……
还有,黄点的卖出策略,24年如以90日收盘价,可达收益13%/单:
一个策略,能赚钱就算了,还能买能卖,居然都能赚钱。
❷算法 假设 及计算公式
我们假设“有效”(该有效,属主观认定)突破P价格,符合条件X:通过Q成交量能够消化浮动筹码,回调获得价格P的支撑。
我们采取极限思考:假设股价突破P后,只在理想价格P’点成交,等式为:
等式意味着M就是满足条件X的数值,我们设M为此模型中的一个定值。
假设价格在t点突破P,在t+1点成交于P’, P’-P=△P
那么等式则为:
当设定M为定值,等式成立时,此时时间共振点G点可确定,也就是黄点的时间轴坐标;起算点P点可确定,也就是黄点的价格轴坐标。
并可得结论:当成交量Q越大时,△P越小,两者呈反比关系。
当我们加入成交量Q这个变量后,所以箱体的突破高度△P为因变量,不再是理想等比。这也符合现实情况:箱体的突破并非等比。
显然,长牛股符合这一要求,上涨中途不需要很大量,反而上涨的高度更高(美股、港股中长牛股的特点)。
M为是否形成“有效”突破的标准,回答了“够还是不够”的问题。
现实中,Q的分布不可能平均分布:
由此得出以下计算公式:
在这个公式中,因为M是已知定值,P是起算点,为历史某一时刻的取值点,成交量Qn值与价格Pn值乘积一旦发生便不会改变。所以当等式成立时的共振时间点G点,便是一个确定时点值,对应的价格P值是一个确定价格值。
算法的首要原则,或标准,就是不得有未来函数,必须且只能使用左侧数据,信号一旦出现就不会再变。可回溯(现在计算,与截去信号点后的历史数据,重新计算,该信号不变)。拟合是伪指标。会改变历史信号的指标,都是伪指标。
结果统计
上图是1995年以来每单收益分布的散点图。这一个随机属性的正态分布,是如何做到每单近5个点收益的呢?
在±20的收益率范围内,亏损单与盈利单差异不大,而在±20范围之外的收益差值,是利润的重要区间。
上图是2024年初至2024年8月的每单收益率散点图。同样利润来自于±20范围之外的正差值(除±20之外的黄柱外,其他对应各色,对应不同区间的收益)。
可以理解为:在±20范围之内的单子,显现出五五开的随机属性。显然,该范围内,短期被人为控制的可能性更高。
❸趋势
一个算法可以成为交易策略,但能否自成系统,关键点在与能否对市场趋势,进行辅助判断。
算法被称为“黑箱”,但“黑箱”如果不被理解,则无法做出市场趋势的判断。
在低可解释区,就算准确性高,人也难以坚持,因为人操作股票,需要信念,可接受的信念,才可以让人保持坚持。
作为系统,首选图中的“选择区”,因为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
黄点算法对趋势的可解释性
黄点算法,是描述市场资金兑现股票盈利能力的一个“度”。
上涨趋势的起始,是市场资金兑现盈利能力最强的时候。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兑现盈利能力不断降低,直至无力兑现,趋势转为下跌。
大型头部的形成,是因为价格上涨的盈利兑现能力已至衰竭。
看下图:
自2004年以来,按月计,个股黄点出现数量(图中红实线),与上证指数(图中灰虚线)每月最高最低价线的折线图:
分别看细部:
上图是2003年至2012年8月黄点出现数量(红线)与上证指数的关系图。黄色箭头所指位置,均是行情启动初期,红线呈现突破其前期箱体的爆发阶段。随着上涨行情的发展,红线却依次走低,表示对股价的盈利兑现能力,逐步降低。
上图区间为2012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包含2015年的股灾。2014年5月起,红线就持续上升,而此时股指尚未摆脱底部箱体。
2021年至今(2024年8月),红线走一个类下降直角三角形。黄绿色线代表的黄点相交的个数,处于躺底的状态。要出行情,红线首先须突破当前形态,否则就持续当前的趋势。
我们对2015年股灾,放在上图周线统计上,看红线与股指的关系。
黄点算法对选股的帮助
上节,我们阐述了黄点出现数量,与整体市场趋势的强相关性。那么对于个股趋势呢?
文章开头,我们看到每单收益率随着时间递增的情况。上图中,可以观察到随着时间的进行,收益率递增的情况。
有人会说,买入策略受益于股指长期来看会上涨的。那么,在黄点对于个股趋势的相关性上,我们用黄点卖出的策略来统计与观察。
上图是自2016年以来,按月统计以40日收盘价计的盈利单(30日数据亦包含图中,每个线段共由9点连成,依次是10-90日,起点是以卖出后第10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第三个点就是30日收盘价计,线段末端就是90日收盘价计),共31129次黄点卖出。
自2016年以来,卖出盈利单的收益率图,只有在19年4-7月期间转亏过一次!
线段走势从左下向右上变化的,代表盈利收益率随时间而递增。
上图是自2016年以来,按月统计以40日收盘价计的亏损单,共15639次黄点卖出。
线段走势从左上向右下变化的,代表亏损率随时间而递增。自2016年以来,只有5次由亏转赢过。
以上两图,亏单、赢单的难转向性,说明黄点与不同个股趋势的强相关性:黄点出现时,是个股趋势的起点信号。
亏单、赢单的难转向性,也为我们选股提供了基础数据。
按黄点卖出的设计理论,赢单,代表该类股票集达到盈利兑现“度”后,无后续资金继续跟进,转而形成下跌趋势。亏单,则代表在短期回调后,后续资金继续跟进,推动出一个上涨趋势。
❹最优回测系统的要求标准
① 对历史数据要求
不提供流动性的交易数据需剔除:如大宗交易。
② 对除权要求
股价除权后,会与股价其时(除权实际发生时点)发生的实际百分比有差异。
送股、缩股是乘除法,但当除权股价低到分角,取两位小数时,百分比变化会改变。
绝对性变化:分红除权,税收会对股价真实百分比产生绝对性影响。分红除权是减法,故,前复权不能用于回测。
举例比较:
采取前复权的模式直接计算,股价实际上涨20%,变成复权后的25%。
所以,股价回测只能采取后复权模式:
并且,回测的最优方案:是以不除权历史数据为基础,仅在回测涉及到的股价期间,按权息,做局部的单次除权除息,而非全域除权,然后再进行后复权,进行历史场景完全复原。此时的回测结果与其时实际交易的差异,仅仅在分红税收这个绝对性差异上,可忽略。
本文提供的所有统计数据,均是按最优回测方案进行的计算。
③ 对权息数据的要求
对于不针对流通股东进行的历史权息数据,全部剔除。包括且不限于,因债务重组、国有股流通等原因,仅在大股东或之间发生的送股、缩股权息。
❺算法系统具有的绝对优势:操作难以复制+保持随机性→对股票市场的深度思考
确定性与复杂性
股价系统,是一个自组织临界系统,作为混沌组织,具自指性。
当系统产生出某个确定性后,对该确定性使用的人越多,各种可能性就会发生,复杂性也随之而来,信息量不断增大。有点像熵增的必然性,当系统涌现出某种有序性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不断复杂化,复杂化导致不确定性增加,以及该部分利润的衰灭。
趋势判断,是对临界值的判断。资金对某只个股价格影响力的判断,让人难把握;但对分散的、有足够数量的股票池,资金影响力没那么显著的敏感性,是可持续观察的。
比如:
当开盘价收益率开始高于收盘价收益率时,往往是趋势开始转换的时期,转换期不会如个股那般敏感、短暂。